近日,知名歌手李玟(CoCo)不幸离世。据悉,她数年前被诊断出抑郁症,经过长时间与病魔抗争,然而病情最近急转直下,于7月2日在家中自杀,抢救无效去世。


【资料图】

李玟的离世令人叹息。国内外明星自杀事件频发,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自杀?各方力量如何预防自杀行为?潇湘晨报记者咨询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湖南省脑科医院)大精神科科主任周旭辉。

周旭辉介绍,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,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性命的危险行为。近年来自杀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。

据统计,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6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长期负面影响,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。

解析导致自杀的因素

自杀是一种极端方式。为什么有人选择自杀?自杀背后,隐藏了什么样的个体原因和社会背景?

第一大因素——精神刺激  

离婚、失恋、失去亲人等重大的精神刺激常成为自杀的导火索。

在其他自杀事件中,自杀原因还跟赌债等财务危机有关。当失去可靠的收入、婚姻和心理支持的来源,当事人容易陷入绝望和孤独当中,这些精神刺激事件常起“扳机”作用,触发自杀。

第二大因素——自身素质  

自杀的头号风险因素是患有精神障碍,包括抑郁症、躁郁症、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。自杀死亡者中50%~90%的可以诊断为某一种精神障碍。但在自杀未遂者中,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却要低得多,一般为一些心理健康问题,尚不足以建立疾病的诊断。

绝望,是一个微妙但又非常危险的自杀信号。

由于自杀者在思维的灵活性方面缺乏弹性,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难以做出客观评价,容易从宿命论的角度看待问题,认为自己命该如此,没有办法改变当下的痛苦;也容易从阴暗面看问题,对待他人心存偏见,平添诸多敌意。在这种不良负性认知影响下,自杀者常常感觉痛苦,出现焦虑、抑郁、愤怒、厌倦和内疚等情绪,无法接受自己,而选择终结生命。

第三大因素——社会因素

总的来说,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,进入老年后上升更加明显,但近年来自杀也呈现低龄化趋势。婚姻不稳定、无子女者自杀率更高。职业与社会阶层与自杀呈“U”字形相关,如失业者、贫困、无固定职业者、非技术工人及高社会阶层的自杀率较高。
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在自杀中存在模仿现象。

面对自杀事件,怎么办?

自杀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精神卫生问题,更是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,自杀的预防应从个体、他人及社会三方面进行综合处置。

一、当事人如何防止自杀?

1.寻求外界帮助:求助当地精神卫生机构,可以是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,或精神专科医院,评估自身精神心理状况,遵从专科医生的治疗意见;罗列出一些紧急联系的电话,确保自己一旦有自杀想法的时候,可以通过这些电话获取他人的帮助;了解所在城市24小时危机热线,并存入通讯录。

2.设立任务清单:给自己列出一个长期生活、工作及学习清单,具体到谁来做,什么时候启动?每天设立一个小目标,一段时间执行一项任务,关键在于易于完成。有自杀倾向的人容易执行这些任务,这样会逐渐累积能够完成的满足感,确保计划可以长期执行。

3.换个思考方式:努力看到生活的意义,增强信心,提醒自己不要将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,与家人商量好,自己情绪崩溃时能够做的事情,以及希望家人可以达成的措施。

二、 他人如何正确挽救意图自杀者?

1.确保自杀者安全:一旦发现有人有自杀倾向,应尽快收走可能的自杀工具,将其带到安全场所,不让他们独自待在高楼上,并第一时间联系监护人。

2.提供心理社会支持:积极倾听,并对自杀者情绪进行回应,询问自杀者产生自杀想法的原因,讨论自杀的后果以及除了自杀以外其他的解决措施,不断寻找自杀者在意的事物。

3.求助精神心理专家:及时与精神心理专家取得联系,转诊到专业机构,接受专业的、规范的治疗;如果多次出现自杀行为,尽早前往医院住院治疗。

4.危机过后持续关注:在自杀事件过后持续关注,可以有效降低自杀死亡率。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有自杀意念的人建立社会关系。你可以花时间和他/她在一起,做他/她过去喜欢的活动,把他/她介绍给其他好朋友,鼓励他们加入可以提供支持的团体。

三、社会如何预防自杀事件?

1.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加强心理技能训练,包括学习能力,日常生活能力,思维方式,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,人际关系处理,应对打击和挫折,缓解压力等等。

2.提高对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症、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识别与防治,避免讳疾忌医,丧失早诊、早治的良机;

3.减少自杀工具的获得,不销售可能用于自杀的物质;

4.对各种非正规媒体的报道进行规范和必要的限制,避免不良诱导。

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 通讯员周旭辉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