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 五月初五

“端午”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的开端,也称为“端阳节”。在这个时节里,天气渐热,气温升高,常使人感觉闷热难耐,疲乏多汗。此时来一口清爽冷饮简直就是续命神器!


(相关资料图)

可是,在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古代,古人也能像我们一样喝到冷饮吗?

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可别小瞧了古人的智慧。在我国古代,很早就有了冬季储藏冰块供夏季使用的习惯。最早关于藏冰的记载出现在《周礼》,“冬季取冰,藏之凌阴,为消暑之用。”

古人的冷饮用什么“配方”?

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,在湖北等地极为盛行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“以菖蒲或镂或屑,以冷酒。”蒲酒芳香爽口,后拌上少许雄黄、朱砂等,就成了流传甚广的雄黄酒。夏饮雄黄或蒲酒,冰镇为佳。

屈原在《招魂》中写道:“瑶浆蜜勺,实羽觞些;挫糟冻饮,酎清凉些。”这里不仅提到了“冻饮”这种喝法,还提到在酒中添加蜂蜜、甜酒清酒相混合的调酒方式。

古人的夏天可能很滋润

看来这个时期,我国的冷饮制作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。那么问题又来了,炎炎夏日,冰一会儿就化了,冰镇酒要如何存放的呢?

春秋战国时期不光有冰窖,还有用来冰镇食物和给房屋降温的“冰鉴”。例如这件收藏于该馆曾侯乙展厅的曾侯乙铜鉴缶,看过的观众都会赞叹“厉害”“精细”“有点东西”。

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向长江云新闻记者介绍,曾侯乙铜鉴缶距今大概2400多年,设计精巧。外层为方鉴,内层为方缶。使用时,将盛酒和食物的器皿放进去,在方鉴与方缶之间的夹层填满冰块,合上盖子,不多时“冷饮”就可制成,堪称古代版不插电豪华“冰箱”。除此之外,冰鉴还可散发冷气,使室内凉爽,犹如行走的“空调”。

图片来自央视新闻

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阵造型,其原型就来自此。

视频来自央视新闻

曾侯乙铜鉴缶还有专属的长柄勺,用来盛酒;以及专属的过滤器,因为古代的酒纯度不高,需要将一些“糟粕”过滤之后才能饮用。

古代的吃货有多精致

古代人的生活有多精致?看看他们吃饭的家伙就知道。饮杯酒、吃顿饭,估计连餐具的名字都念不出来。

在春秋战国时期,饮酒是礼乐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环。与曾侯乙铜鉴缶同一时期出土的文物还有很多,且大多数都与饮酒相关。 只不过,这些青铜酒器,主要用于大型祭祀、宴飨等场合,使用的主人也多是皇室贵族。

与曾侯乙铜鉴缶同原理的错金云纹铜鉴缶,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文峰塔墓地,同样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是馆内人气较高的藏品之一,器物纹样精美,造型看上去更加“小可爱”。

这件精美的曾侯乙铜尊盘,冬天盘内盛装热水,可加热尊中酒水;夏天盘中盛冰则可起到冰镇作用。可谓冬夏两相宜,相当于一个巨型“保温杯”。试想宴飨、祭祀之时,有如此美器在旁,“氛围感”瞬间拉满。

储酒器大尊缶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酒器,高126厘米、最大腹径100厘米,重327.5公斤。它还有一个“孪生兄弟”,在国家博物馆。

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,对古人来说,国之大事在祀与戎。这些酒器与祭祀、宴飨、军事密切相关。比如说在军队出征的时候,需要犒劳将士,激发士气,当然需要让数百人乃至千人饮用的大型酒缸。

看完了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消夏利器,是不是也想来一杯冰酒尝一尝?

(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朱哲鋆 责任编辑 黄乐毅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