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”。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北,有着“五分林地三分田”的土地格局,如何严守耕地红线?如何提高用地效率?来看记者的报道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洪湖市沙口村,当地村民正在虾田里忙着插秧。一段时间以来,因为水产效益好,不少农户纷纷把稻田改成水塘。为了保护耕地资源,当地部门出台耕地补助、惠农补贴等措施,有效杜绝了“只养虾不种稻”的现象。

洪湖市宏缘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述尧:“以前有人搞桂花鱼,有人种莲藕,很少有人种稻,现在农户只要是种早晚稻,每亩补助300元。”

除了落实补贴政策,沙口镇还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严守耕地红线。镇里与各村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,一经发现耕地被违法占用,立即清理,保证在24小时内完结。

荆州洪湖市沙口镇自然资源规划所所长余以海:“通过动态图对耕地和基本农田进行监控,如果有变化就会到实地去查看,比如建房子、建设一些非农设施,要实行零容忍。”

管控无序用地,避免“寅吃卯粮”,让“出走”的耕地回归是关键。孝感市孝南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对辖区耕地实施动态监测,一旦发现有耕地调出,就及时调入等量甚至更多的耕地进行补充,做到了“进出平衡”。当地朱湖片区已产出土地综合指标8780亩。

孝感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永万:“根据年度新增建设用地,我们每年都要盘出一个数字出来,确保耕地流失先有指标,然后再用。”

在今天举行的全国“土地日”湖北省主题宣传活动现场,院士李德仁团队带来了最新的“东方慧眼星座”卫星系统。未来,湖北守好耕地红线将有更硬核的技术支撑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:“你要了解哪个地块有什么情况,你的灾害应急,你的洪水或者干旱的情况,提供5分钟之内的快速响应,我们提出来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一体化,原来的服务主要是到政府、到企业,现在要到个人。把雷达从原来的厘米波、分米波发展到毫米波,世界上第一个。”

守好红线还要做大增量,如何集约化用好耕地考验着各级管理部门。在宜昌当阳,今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,阡陌纵横,成片的秧苗长势喜人。为确保改造效果契合农户心意,相关部门还“量身定制”,实施“高标农田+产业+水利+旅游”,既节本增效又联农带农,深受农户好评。

宜昌当阳市秋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春霞:“原来我们这农户都是小田,一块田大概都只有三亩地,高标农田整治以后变成了大田,便于机械操作。”

宜昌当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贺小东:“我们通过建设标准田、连片田、生态田、观光田,打造高标准农田66.69万亩,新增耕地500亩,亩均节本增效500块钱以上。”

本月,《2023年度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耕地保护专项工作方案》正式发布。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,湖北省永久基本农田增加62万亩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实际找回流失耕地6.47万亩。

(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飞 沈雅洁 罗峰 陈凯歌 何进 孝感台 当阳台 通讯员 凌泽武 责任编辑 吴松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