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,多地警方披露小学生追星被骗案件。8月15日,浙江嘉兴海宁13岁的小李(化姓)收到一条私信:扫码进群,给喜欢的明星XX“打Call”!小李进群后,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位“张警官”,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,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,否则将直接联系监护人缴纳罚款2万元。随后,小李在“张警官”引导下加了一个“赵律师”为好友,在对方的各种诱导下,凌晨被骗走35万8千余元。(据8月23日中国青年网)

涉事聊天截图

警方披露的整个诈骗过程,完全可以用“吓唬小孩子”来形容,非常的粗陋和老套。骗子先是假冒明星的“私人通讯号”,在网络上诱骗低龄追星族,然后假冒“律师”以莫须有的“罪名”威胁恐吓,反复地用告诉家长、会影响学业生活等严重后果吓唬未成年学生们,逼迫他们转钱。而且这些骗子专挑家长已经睡觉的凌晨做坏事,等到家长察觉的时候,诈骗分子往往已经脚底抹油,溜之大吉,要想把损失追回来更加困难。

13岁的孩子,如此轻易地就被骗走35万余元的巨款,人们气愤于骗子的狡猾多端、泯灭良知,也感慨于家长的教育监督竟然如此粗枝大叶,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此轻易地就动用了家庭的巨额财产。

很多网友借此呼吁青少年理智追星,道理是没问题,但有些就泛泛而谈了。且不说,13岁的孩子能有多强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,能够在无孔不入、老奸巨猾的骗子面前保持理智,就算孩子们不追星,现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铺天盖地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骗子更是花言巧语、阴险狡诈,很多成年人都难免上当受骗,更不要说涉世未深、好奇心强、防备心弱的孩子们了。

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、长期工程,需要坚持不懈,更需要重点突破,我们当然需要持续地加强科普和宣传,呼吁青少年提高反诈意识,凡事不盲目,不轻信,遇到问题要第一时间跟家长或老师沟通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,青少年群体在参与网络互动中普遍具有心智不成熟、警惕性低、心理防线脆弱等很难短时间内改变的特点,而青少年基本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,一旦被骗,多会导致家庭财产受损,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而在警方披露的多个案例中,家长显然是未尽到足够的监管责任的。放任孩子长时间泡在网上,在网络上结交陌生人,甚至凌晨时分还在上网,这本身就已经足够纵容了,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,学习成长都有害无益。

而且,不少家长都将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玩,支付账户也没有设置多重保障,或是非常轻易地让孩子知道了支付密码,相当于将存款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没有或限制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,这显然是没有妥善保管好家庭财产,是非常严重的疏忽。可以说,虽然遭遇这种骗局很倒霉,家庭损失惨重,但是家长自己的确难辞其咎。

无论警方多么努力,社会多么重视,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家长,如果家长不负起应有的监护责任,不但可能遭受经济损失,长远来说,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。帮助未成年人防范网络诈骗,摆脱网络沉迷,社会各界应该形成合力,而家长更应首先担当,履行法定义务,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,及时发现、制止和矫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不当消费行为,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网络,不要图方便就“手机带娃”“平板带娃”,不要等到出事了才悔不当初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