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9日,海关总署公布4月出口数据。4月中国对外出口金额2954.2亿美元,同比增长8.5%。虽较前值(14.3%)有所下降,然而接近双位数的同比增长,依然是去年下半年至今偏强读数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如何准确评估4月出口表现?

第一,去年4月长三角疫情扩散,出口基数偏低。剔除基数效应之后,4月出口总量略持平于去年。4月出口表现与我们之前调研过程中企业反馈信息一致,2023年出口总量持平或小幅低于去年。

第二,4月出口的国别、商品结构表现异常,主要与去年疫情带来的基数效应有关,今年4月本身出口走势没有发生太大变化。

第三,4月出口动能较3月走弱,确认今年3月出口是去年底订单腾挪所致。预计今年5-7月出口同比将迎来下行。此外受基数影响,今年10-12月出口同比将会迎来上行。

第四,相较越南、韩国等出口快速走弱,中国出口相对韧性来源在于资本品出口,这与疫后中国企业开启产业转移浪潮有关。

第五,今年1-4月份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大增,但大概率不能成为今年中国出口主要支撑分项,主要原因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绝对量偏低,占中国总出口比重较低。

这是一份平庸的数据:剔除基数效应之后,4月出口几乎持平于去年。我们之前提示,2月PMI新出口订单飙升,3月出口金额大涨,最终原因是去年11-12月订单腾挪至今年2月,3月生产并出口报关。

正因如此,我们之前强调3月接近15%的出口增速并非常态。去年4月上海疫情突发,导致出口基数偏低,考虑到基数效应,今年4月出口同比或仍坚挺。去年4月出口部分订单延后交付,去年5月出口超季节性反弹。参照历史5月环比表现(2013-2021年,环比增长4.81%),将去年延后交付的出口需求重新归入去年4月,计算得到去年4月可比数据为2950.9亿美元。

若以2950亿美元作为去年同期4月基数,我们发现今年4月出口金额仅较去年同期增扩3.3亿美元,可见今年4月出口金额几乎持平于去年同期。

这与我们长三角(3中下旬)以及广交会(4月底)调研结论相吻合,大部分企业反馈今年出口量持平或小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。考虑到这一点,接近双位数增长的4月出口看似亮眼,实际上表现平庸。针对4月出口,除了总量表现评判之外,市场还有三个疑惑,我们对此分别展开分析。

疑惑一,越南等国出口持续下滑,缘何中国出口维持韧性?

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虽较前值下降,但仍录得8.5%的同比增长。

4月同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越南和韩国,出口同比跌幅纷纷扩大。相较之下,中国8.5%的同比增长显得格外亮眼。

事实上4月出口反季节性环比回落6.4%,远低于历史(2013-2021)同期表现(环比增长6.59%),显示4月出口动能走弱,3月出口同比或将是今年高点。4月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回落至47%左右,同步印证4月出口动能走弱。值得强调的是,产业转移带来工程机械、零部件等生产资料出口,该板块是今年中国出口韧性来源。

中国产业转移浪潮缘自企业应对2018-2019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,疫情三年之后浪潮加速。

产业转移催生企业在海外(尤其东盟四国)资本开支需求。海外资本开支需求并不跟随全球经贸短周期波动。因而生产资料出口恰恰也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,例如越南等出口的差异所在。

疑惑二,4月出口结构明显不同于今年一季度,是何原因?

4月中国对东盟和印度出口放缓,同比增速分别回落30.9和9.2个百分点,降至4.5%和6.1%。

4月中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同比反而改善,中国对美出口同比较上月收窄1.2个百分点,升至-6.5%;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0.8个百分点至3.9%;中国对日本出口大幅增长16.3个百分点至11.5%。

去年下半年以来,中国对美出口走弱,对东盟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出口较强,然而今年4月出口国别趋势显然不同于以往,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去年同期疫情扰动出口结构,影响今年4月出口同比基数。

去年4月疫情主要在沿海长三角扩散,对欧日美出口产品则主要由此发货,造成一个结果,今年4月中国对欧日美发达出口同比基数偏低。反之,中国对东盟出口商品则由西南及华南地区发货,去年同期出口未受疫情扰动,基数偏正常。

疑惑三,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,能否替代对美日等发达国家出口下降?4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再度放量,同比增速上升至153.09%,录得出口金额96.22亿美元。

然而中国对俄出口天花板相当有限:

1)中国对俄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对欧日美等发达国家的进口替代。2022,俄罗斯对中国进口份额增长7个百分点,对欧日美进口份额则下降了14个百分点。

2)按照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预估,2023年俄罗斯进口规模大体与2021年持平,约为3033亿美元。

结合上述2点,我们假设今年中国对俄出口份额仍会上升7个百分点,完全替代欧日美损失份额,则得出2023年对俄出口潜在空间约1063亿美元。但对总出口拉动率仅为0.84%,难以替代对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出口下降份额。

风险提示:海外需求韧性超预期;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