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
46.蚕乡仙女是蚕姑

蚕姑是很有神气的名字,传说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来的。我们这一代人,正逢故乡养蚕业大发展,凡参加养蚕的女子都是蚕姑。50年代,县里为发展养蚕,从江南苏州一代聘来十几名养蚕女,叫响的名字为“江南蚕姑”。50年代末,我在沂山东麓池子村教学,三间教室宽阔亮堂,还有两间小屋作办公室和厨房,被公社领导看中,让学校搬到邻家院,学校做了全县养蚕样板点,派来一名优秀的江南蚕姑作指导,选了一帮子蚕姑在这里养蚕。当时闹得挺红火,全国著名民间文学作家董均伦在邻村体验生活,叫夫人江源也参与了养蚕,同我妻子等一块采桑、喂蚕、上簇等,直至获得丰收后,取得了先进养蚕经验,推广全县。那个年代,我亲眼目睹了养蚕过程,细观了蚕姑养蚕的巧妙动作,不怕吃苦的精神,勇做贡献的高贵品德,对蚕姑留下了仙女般的美好印象。

春季养蚕的过程,开始不累,有些儿舒缓,孵化出小蚕来,上了蚕匾,要吃刚冒芽不久的嫩桑叶,蚕姑去桑园采桑,也觉得挺有情趣。需要做的几项活落,也比较轻松。开始去村边小河洗蚕匾,就是把往年用过的蚕匾,放进河水里泡一泡,再用毛刷刷干净。干这活蚕姑们都穿得漂漂亮亮,把裤腿挽到膝盖以上,个个露出白皙的美腿,滚动着银月亮似的蚕匾刷起来,要求不高,涮干净就行。我写过一首写《蚕匾》小诗,这样形容:“洗呀洗蚕匾,浪花在飞溅/洗亮蚕乡好春光,呈现养蚕的热烈场面/洗黄了丰收时节,飘来一座座银茧山。”不过蚕儿逐渐生长,小蚕慢慢成大蚕,吃桑叶越来越多,数量少了供不上。砍桑的人奔跑不停,蚕姑们忙碌得,常常挑灯夜战,几天几夜不睡觉。她们的劳动付出,不用太多了解,看看被桑叶染绿的手指就清楚了。我写诗曰:“十根嫩笋,抛撒着叠叠碧叶/白着半截,绿着半截。”这绿指是蚕姑劳动的见证,是奉献的标签,是她们取得的光荣牌。这样染成的绿指,没有半月二十天的休息,是去不了的。

在我的人生印象中,一直认为蚕姑是美女,不但姿态俊俏,而且最重要的是心灵美,有着为人类多做贡献的美德。我人老了,和我同时代的养蚕人也老了,但青春不老,仍然洋溢着蚕乡三月的美丽春光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