勒拿河上的风吹得人凌乱,但“飞向北极——跟着候鸟去迁徙”报道团成员心情却是无比激动。此次活动由潇湘晨报·晨视频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,从湖南洞庭湖出发,追随着小天鹅“晨晨”的迁徙路径一路向北,前往北极。6月4日,报道团前往勒拿河畔的石柱山,探寻了雅丹地貌的生态环境。6月5日,报道团到达此次活动的最北一站——季克西。

俄罗斯雅库茨克至季克西途中,飞机窗外的雪山。


(资料图片)

当地人用口簧模拟鸟类声音

当地时间6月4日早上8点,打包好干粮,俄罗斯向导斯拉瓦来酒店捎上报道团,沿着勒拿河从雅库茨克市区往上游方向行驶了近200公里,经过4小时的车程颠簸,来到了勒拿河沿岸,大家在这里乘坐快艇,前往石柱山公园区域。

快艇在水面上疾驰,风呼啸着刮进人的衣袖,割着脸部皮肤。“好冷,但是好美。”记者随着惊叹声看向身后,雅丹地貌特征的石柱山闯入眼帘,非常震撼。

“虽然雅丹地貌在我国境内也有很多,但是像勒拿石柱山这样沿着大型河流的雅丹地貌非常少见。”随团专家周海翔感叹,“实在是太壮观了。”令周海翔印象更深刻的,在后头。烈日毒辣,刚下快艇,报道团成员们还没从寒风中缓过神来,便要步行攀登1.5公里的步道到达石林区顶部。除了两名年轻记者,另外四名成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,最大的64岁。其中四名成员还病着,步道上大家一度想放弃,但还是坚持到了顶部。到达顶部,步道变得平缓,风景让人豁然开朗。一阵凉风吹来,拨开眼前的树枝,湛蓝的勒拿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进入视野,身下便是石林区。“值了。”随团作家余艳情不自禁地感叹。

斯拉瓦告诉记者,这边几乎没有中国人来,当地人见到报道团都特别热情。一群俄罗斯人身穿萨哈民族服饰,在瞭望台摆出姿势留影。一名女士拿出了她的口簧,这个乐器他们叫“哈姆斯”,为报道团即兴演奏一曲泰加林之声。没想到的是,她的后半段居然还模拟出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声音。“这声音我后半辈子都会记得。”周海翔说,“演奏时,她手上还有两只蚊子在叮咬,我当时很想帮她驱赶,但又怕影响她的演奏,她应该也感受到了被叮咬,但她却一直坚持认真地演奏。”

据了解,口簧是当地民族雅库特人非常喜欢的专业乐器,他们从小就会去学习。“小小的口簧价格也从200元到几千元不等。”随团向导李建芳介绍。

飞机延误,一波三折到达季克西

第二天一早,更重要的任务还在等待着各位——启程前往此次“飞向北极”活动的最北一站:季克西。

6月5日凌晨5点,报道团收拾好行李,大包小包地赶到了雅库茨克机场。“飞机是8点20分,我们行李多,设备繁重,需提前做好准备。”李建芳叮嘱着,她还麻烦斯拉瓦准备了行军床、雪地靴、睡袋等野外设备给没来得及准备物资的成员。

上午8点,众人到了机场得知由于天气原因,雪地未化冻,还伴有低空云雨,飞机飞行不安全——航班延误了。“据说要改签到明天早上8点。”李建芳在机场跑上跑下交流半天,安慰报道团,“我联系好了酒店,我们把托运行李寄存在机场,先凑合一晚,明天再来。”众人再次拿起随身物品坐上大巴前往酒店,刚躺下午睡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:“半小时后楼下集合,飞机晚上8点起飞。”

6月5日,俄罗斯雅库茨克,报道团乘坐飞机前往北极圈内季克西小镇。

忐忑伴随着喜悦,报道团再一次整装待发。晚上11点20分,报道团到达了北纬71度的季克西。

季克西是俄罗斯北海航线东段的重要港口,在北冰洋拉普杰夫海季克西湾西岸、勒拿河口附近。大量的候鸟迁徙路径资料显示,这里是小天鹅、小白额雁、白鹤等候鸟的夏季繁殖地。两名乌斯季-连斯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机场等候着报道团,经过边防手续,他们开着车带着报道团驶上黑泥土路,驶向季克西镇。

接下来,报道团将在这里度过10天时间,进行候鸟夏季繁殖地生态环境考察、举办立碑仪式,中俄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俄罗斯季克西,报道团乘坐保护区车辆经过季克西镇标志。

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摄影记者袁召辉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