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们迎来了夏天的第三个节气——芒种,农业生产进入最繁忙的时节。今天的《知味人间》,让我们一起去田间,感受一粒稻米的滋味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”。芒种时节,气温升高、雨量充沛,正是晚稻插秧的最好时节。武汉黄陂区的稻田里,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播种者。

现场游客吴梓熙:“第一次插秧,那个泥巴就敷在腿上,感觉蛮舒服的。”

一心回乡生态农场员工黄彦豪:“插秧的时候,我们三株苗拿着,要一个食指的深度, 它种下去才不会晃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

记者索一方:“真的接触了田地,才能感觉到这些古诗它本来的意思,真的不易,我就弯了这一会儿腰,都觉得已经很酸了。”

在泥土里进行传统的农事劳作,感受艰辛背后的农耕文化。

一心回乡生态农场员工黄彦豪:“24节气里面,在芒种之后其实是不适合种稻米的,所以才有说芒种,忙种,古人就说现在这个时候,芒种再不种,再种就没了。”

当收获的稻米,在滚动的铁炉中攒足力量,便能爆发出儿时最香甜的回忆——古法爆米花。

记者索一方:“甜甜的,还是那种小时候的味道,能尝到那种米的本味。”

一心回乡生态农场员工张云鹏:“所以还是要我们用这种比较古老的方式来做爆米花会比较好吃一点。”

忙有所得,种有所获。香喷喷的竹筒饭、爆米花,清甜的黄瓜、生菜……舌尖上的美味,是土地给予辛勤劳作的人们,最甜蜜的犒劳。而这片农田里生长的,除了丰收,还有梦想。今年51岁的蔡三益,是一位台湾同胞,2018年跟随朋友一起来到湖北,一手打造出这个古法种植的生态农场。现在这里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位台湾老乡。

一心回乡生态农场负责人蔡三益:“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真的很有智慧,我们就想让客户去体验从田间到舌尖的感受,去田里面去拔拔草、插插秧、种种菜、采摘果实,了解我们人跟土地的关系是什么,他会觉得说大自然怎么真的这么的好。”

如今,农场瞄准二十四节气办起了“食农教育”,开发了600亩生态蔬果生产基地,1700亩牡丹园和38亩商服用地,建立了有机生态农业、食品加工、健康餐饮、电商、地产、文化等跨领域串联的全产业链。人和土地的双向奔赴中,成就了“一心回乡”的田野心愿,也托起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图景。

一心回乡生态农场负责人蔡三益:“我们农场里面也有当地小孩回来工作了,又有工作收入,又可以在自己的家乡,跟自己的父母亲、小孩在一起。因为年轻人他是有知识、有活力的,那这个农村一定会发展起来,我觉得这样农村才会有它的生命力,我想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本质。”

(长江云新闻记者 索一方 朱哲鋆 实习生 李慕文 责任编辑 王宇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