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
上周公布的两个制造业PMI“一升一降”,产生背离:5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8.8%(环比-0.4pct),处于荣枯线之下;而财新PMI录得50.9%(环比+1.4pct),处于荣枯线之上。两大PMI指数“各奔东西”,究竟该信谁?哪个指数又会率先“回头”?

两大PMI指数的背离其实并不陌生。根据我们统计,历史上官方PMI和财新PMI发生背离的概率为33.0%。由于官方PMI和财新PMI的统计样本、统计时间、调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,两大指数发生背离的情况时有发生。不过,5月两大指数的“分道扬镳”更显特殊:不仅环比变动方向不一,而且分别处于荣枯线上下两侧的情况更是少见。

财新PMI更偏“出口”;官方PMI则兼顾国内和海外,综合性更强。通过官方PMI和财新PMI的统计样本来看,官方PMI样本企业覆盖全国,同时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影响;而财新PMI涵盖的企业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,这些企业的出口占比更高。基于此,我们猜测官方PMI可能与制造业投资(内需)的相关性更高、财新PMI与出口(外需)的相关性更高。结果显示,官方PMI与制造业投资的相关性强于财新PMI,但与出口金额的相关性稍微弱于财新PMI,符合我们的猜想。

投资降温+出口韧性=两大指数的背离。再结合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,此次官方PMI和财新PMI的“背道而驰”就不显意外了。目前宏观基本面整体表现为制造业投资降温、而出口保持韧性,使得以投资(内需)为导向的官方PMI下滑,而以出口(外需)为导向的财新PMI却上升。

往后看,怎么变?由外需驱动的财新PMI赢得了一时,却怎么也赢不了“一世”。在高利率的背景下,欧美的总需求仍处于下行通道;越南进出口连续数月下降,5月数据仍显萎靡;这些都是全球需求低迷的“缩影”。单从各国最新PMI数据来看,美国、欧元区、越南等PMI均迎来下滑,外需的“持续发力”看起来并不可靠。因此,在积压订单势能逐步消耗之后,我们预计接下来偏外需导向的财新PMI将迎来冲击,并很有可能逐步向官方PMI靠拢。

上周高频数据显示:终端需求表现分化,供给仍偏弱。汽车销量动能不足,新房销售反弹、二手房销售降温;出行人流量相对稳定,但是整车货运量仍处于近3年同期的最低位。开工方面建筑业趋缓,汽车生产节奏平稳。食品及工业品价格初步企稳。流动性方面,月初资金利率回升。

风险提示:东盟、俄罗斯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,对外需拉动不足,导致经济进一步加速放缓。疫情二次冲击风险对出口造成拖累。欧美经济韧性超预期,资金大幅回流欧美市场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