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要点:


(资料图片)

事件

1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5.98 万亿,前值 1.31 万亿;新增人民币贷款 4.90 万亿,前值 1.40 万亿; M2 同比增速为 12.6%, 前值 11.8%。

社融边际改善,但同比少增

本月社融新增规模主要由人民币贷款支撑。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 4.93 万亿元,占整体新增社融规模比重达到 82.4%。新增人民币贷款,新增信托贷款,新增委托贷款同比分别多增7312亿元, 618亿元和 156 亿元。而企业融资、政府债券、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以及新增外币贷款分别少增 4352 亿元、 1886 亿元、 1770 亿元以及 1162亿元。由此可见,虽然新增社融规模总量并不低,但内部结构分化显著,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独挑大梁。另一值得关注的是,作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社融重要支撑项的债券融资在 2023 年的首月便迎来迅速下滑,尤其是政府债券融资,我们理解这可能与信贷对政府债券的替代效应,以及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使债券市场遇冷,企业融资环境边际恶化有关。

信贷开门红,但结构分化显著

1 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 4.9 万亿元,同比去年多增 9200 亿元,实现信贷开门红。但是细探结构,可以发现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融资需求仍然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, 企业贡献度约为 95%,而居民贡献度仅为 5%。

伴随防疫政策的全面优化,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正在减弱,同时,伴随消费的复苏和稳经济政策的支持,企业正在经历主动去库的阶段,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正在好转, 因此,用于扩产以及更新设备的中长期融资需求较强。 1 月居民户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同比少增 665亿元和 5193 亿元, 反映了居民的整体融资意愿仍然比较低迷。居民融资意愿的提升需要建立在收入改善的预期之上。而当前的现实是企业复苏的根基仍然不够坚实稳定,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仍然没有脱离危机。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去年末收于 6.1%,显著高于疫情前 5.0%左右的中枢水平。但好的一面是社会整体的预期正在逐步改善,并已经反映在企业端,相信在稳经济、稳就业、稳物价的政策定力之下,叠加市场机制的日趋完善,以及防疫全面放开后我国与外部交流合作更加紧密,居民的收入和信心也将有所好转。我们预计下半年居民户的信贷需求将迎来较大幅度的提升。

M1、 M2 同比齐上扬

1 月 M1 同比增速录得 6.7%,较上月上升 3 个百分点, M2 同比增速录得 12.6%,较上月上升 0.8 个百分点。我们认为 M1 同比的上升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活化,这也呼应了企业短期融资规模的增加。而M2同比上行背后的推力或来自储存存款的增加, 1月居民户新增人民币存款高达 6.2 万亿元,同比多增近 8000 亿元,再次刷新新高。

风险提示

经济修复不及预期;政策力度不及预期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