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
2022年以来,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,金融制裁成为工具,此后美联储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运行形成巨大冲击,导致国际社会对于货币多元化的需求显著攀升,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机遇。

自2014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”以来,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越来越清晰。目前看,大宗商品计价、双边贸易本币结算,以及新型跨境支付系统(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)可能是发展的重点路径。可以从跨境收支功能、储备功能和投融资功能三项指标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。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、储备、投融资领域所占比例仍然有限,但成长速度明显。

1.跨境收支功能:根据SWIFT数据,人民币占全球支付比例从2009年的0.1%上升至2021年的2.42%。《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》显示,2021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.61万亿元,同比增长29.0%。其中实收18.51万亿元,同比增长31.3%;实付18.10万亿元,同比增长26.7%,收付比为1:0.98,净流入4044.70亿元,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857.86亿元。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47.4%,较2020年全年提高1.2个百分点。2021年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5.8万亿元,同比增长52.3%。其中,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1.64万亿元,同比增长56.2%;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4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50.7%。

2.储备功能:根据IMF数据,2022年全球央行共持有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,其中人民币规模为2984.35亿美元,占比2.49%,较2016年刚加入SDR时提升1.60个百分点,在主要货币中排名第五位。

3.投融资功能:2022年末中国债券都已经被纳入三大主要国际债券指数。此外境外主体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达到了9.6万亿元,其中股票和债券规模分别为3.2万亿元和3.5万亿元,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392%和306%。融资方面,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6300亿元人民币熊猫债。直接投资方面,2012至2022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51%,而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增长4151%。2022年,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1168.5亿美元,其中人民币结算部分为1239.5亿人民币,大约占总投资的15.6%。

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空间:首先国家综合实力是最终的决定因素,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最终会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。其次,世界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,也是打破单极格局的新生力量。最后国际货币也都会受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约束。例如美国为全世界提供美元,会导致美国经常账户长期处于逆差状态,即面临“特里芬难题”。这意味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,中国金融账户的净流入会增加,但经常账户余额将趋于缩小,体现为出口与世界更为同步,进口与出口之间更趋平衡。

风险提示:地缘政治事件、全球经济衰退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