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要点


(资料图片)

刺激消费的前提在于消费能力并未受损

(1)消费的最终实现是由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,包括消费意愿、消费能力、消费对象和消费场景;

(2)以消费券为代表的刺激政策是在消费意愿上发力,尤其是在经济循环被打破时,通过发放消费券,将消费者从居家状态吸引到实体消费场景里来;

(3)但上述做法存在前提,是消费能力在短期没有受损的情况下,通过消费券等刺激政策激发消费意愿,从而将前期未释放的消费能力加快释放。

当前的问题在于消费能力出现了变化

(1)体现在可选消费品中的旅游出行,出行人次充分修复,但人均旅游支出较2019年同期出现下降;还体现在必需消费品中的医疗保健,家庭保健支出金额较2019年同期出现下降,拆解后的“量”保持稳定,表明消费意愿仍然存在,但“价”出现回落,或指向消费能力的变化;

(2)另外我们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,5月上海、北京和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的地铁客运量数据,与2019年同期出现了下降。如果考虑地铁线路会增加,需要同口径比较,只会进一步收窄2023年的出行人员数量;

(3)剔除掉节假日、周末休息日,考虑到往返因素,5月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的工作日出行人数,较2019年同期可能分别下降20.9万、85.1万、16.3万;

(4)这或许能从一个角度刻画就业的变动以及消费能力的变动;如果在消费能力变化的背景下,试图引导消费意愿,或许难以发挥作用,而稳住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稳住就业。

现阶段的侧重或应是稳住消费能力,指向稳就业优先于促消费

(1)稳就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,一是所有制,二是行业;

(2)从所有制来看,非公经济是拉动就业的核心力量,如何提升非公经济加杠杆的积极性,或许应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;

(3)从行业来看,制造业、公共管理、建筑、教育、卫生和社会工作、金融、交运仓储、批发零售、租赁和商务服务、房地产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11个行业,是稳就业的重点,相关行业政策需要结合稳就业统筹考虑;

(4)制造业是稳就业的重点,或许需要两方面着手,一方面,需要降低制造企业稳就业的成本,例如提供稳岗资金等政策手段;另一方面,下游需求的拉动仍是关键。而外需仍在底部波动;内需中的基建投资,以及承载基建项目的城投,或许也应作为重点。

风险提示事件:政策变动风险,经济波动超预期的风险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