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
核心观点:目前,我国名义利率较低,但实际利率过高,即高于美欧等发达国家,也处于我国历史上的顶部区域。下半年CPI回升的斜率可能偏缓,实际利率水平可能会仍然偏高,进而可能会抑制投资和消费。结合我们此前的结论,金融市场的投资收益率相对实体经济过高,不利于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。我们认为,需要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市场使实际利率降低,以促进投资、鼓励消费,提振经济复苏,使通胀温和上升。费雪效应中的实际利率。根据费雪效应的定义,名义利率=实际利率+通货膨胀率。因此,实际利率=名义利率-通货膨胀率。考察利率对行为和配置资源的作用,主要以真实利率(也称实际利率,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)为尺度。实际利率如果长期偏高,会导致社会融资成本较高,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或面临一定困难,不利于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;实际利率如果长期偏低,也可能造成投资过度、产能过剩、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。我们选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名义利率,CPI同比作为通货膨胀率,以判断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。

我国名义利率较低,但实际利率远高于美国。2022年以来,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持续加息的影响下总体上行,今年6月均值为3.75%。而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.67%,中美利差倒挂108个基点。但是,美国5月CPI仍高达4.1%,仍高于美联储2%的目标值,也远高于中国的0.2%。经测算,截至今年5月,美国实际利率约为-0.53%,处于历史相对低位,对经济仍有较大促进作用。我国实际利率为2.52%,对经济具有相对抑制作用。2019年,中美实际利率较为接近,但2020年9月至今,中国实际利率明显高于美国,其中2022年2月中美实际利率之差最高达到7.94%,随后逐步回落至2023年5月的3%。虽然目前中国名义利率较美国更低,但考虑通胀之后,中国实际利率仍远高于美国,也远高于日本、欧盟等。

纵向来看,我国实际利率位于历史高位。从名义利率来看,今年以来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窄幅下行态势,1月均值为2.88%,6月则降至2.67%,名义利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。但今年国内通胀水平回落得更快,4月CPI降至2021年3月以来的低点(0.1%),5月小幅回升至0.2%,导致实际利率偏高。经测算,截至今年5月,中国实际利率约为2.52%,为2021年4月以来的高点。剔除因春节错位导致CPI波动较大形成的异常值,此前实际利率高于2.5%的阶段出现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、2009年2月至2009年11月、2003年2月之前。以上几个阶段中,均是在货币政策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宽松之后,经济基本面明显改善,名义利率同步回升,但彼时CPI受高基数影响,持续性出现负值,最终导致名义利率处于高位,而目前经济回升低于预期,CPI回升力度不足,实际利率过高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能会比较大。

下周关注:1)中国6月通胀数据。2)中国6月金融数据。3)中国6月进出口数据。4)美国6月CPI。

风险提示:地缘政治风险;海外金融事件风险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