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身边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滚烫的热血,挽救素未谋面的生命。他们有着统一且光荣的名字:无偿献血者!

今天(6月14日)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,长江云新闻记者专访武汉市第一位,也是唯一一位献血超过300次的女性献血者——徐小兵,和大家分享她的“热血”故事。

(武汉市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献血超过300次的女性献血者——徐小兵 受访者供图)


(资料图片)

2002年,徐小兵路过武胜路路边的献血车时,听说献血前能顺便检测血液是否健康,一时兴起的她想“占下便宜”,检查下她的血液是否健康?于是她走进了献血车做了血液检查,各项指标显示都合格后,当天她献了200毫升血液。几天后,血液中心电话告诉她,她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急救,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在徐小兵心里油然而生。此后,徐小兵成为一名固定献血者。

“我捐了几次全血之后,就加入了成分血献血队伍。当时献全血要求我们半年才能捐一次;献成分血间隔期更短,每个月都可以献,这样可以多捐一些。”徐小兵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,献血分为两类,一类是全血,全血是指人体血液当中的全部成分,如果献全血,直接抽取献血者的血液就可以;另一类是成分血,通过对血液进行分离筛查出某种血液成分,如血小板、外周血干细胞等,是更精细化的献血,献成分血有一定的要求,如保证充足的睡眠、提前两日不能饮酒、忌油腻以及不能服用某些药物等,以保证血液成分质量稳定性。为了尽可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,徐小兵在献了11次全血后,加入成分献血队伍中。“感冒发烧这类的小病,我一般不会吃药,担心药物在身体里代谢慢,影响献血。”徐小兵说

为了方便献血,古田一路的房子拆迁后,徐小兵在宝丰路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,这里距离武汉血液中心只要10分钟路程。每次为了当第一拨献血者,她早上不到8点就赶到武汉血液中心。因为献血,徐小兵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,在微信群里,群友们不时地相互提醒,一起约好去献血。让她印象最深的一位是“献血大王”李光明,“他今年60岁,一共捐了380多次血,好像是武汉市次数最多的,着实是我们的老师傅。”徐小兵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,按照相关规定,60岁之后就不能献血了,她今年56岁了,已经献了三百零几次血。按照最快半个月一次的频率,徐小兵的献血次数超过不了400次。“次数其实不重要,反正我就是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一直坚持下去。”听到记者换算,徐小兵解释道。

“我一直和同事朋友说献血没有坏处,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信服?只有让我家里人也献血,我不可能害我家里人撒。”在徐小兵的带动下,姐姐徐燕萍、儿子谢宇鹏也加入献血队伍。

(徐小兵和儿子谢宇鹏 受访者供图)

现在,姐姐徐燕萍献血次数超过百次,因为年龄超过60岁不能献血了。儿子谢宇鹏今年32岁,献血已经超过200次。“在同龄人中绝对算次数多的,超过我肯定没问题。”提起儿子,徐小兵难掩自豪,她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,儿子在她的影响下,也非常享受这种能够帮助别人的感觉,“献血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,现在到了时间,儿子就自己去献血。”

“爱人担心我的身体,说自己的血都不够,还去给别人。”徐小兵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,对于献血,她丈夫一开始是不支持的,“后来看献血对我的身体真的没什么不好的影响,精气神反而更足了才妥协。”现在,每到献血的前几天,丈夫总是准备猪肝、瘦肉、鸡蛋等补血的食物,给娘俩补身体。

因为长期插针献血,徐小兵的两只胳膊都留下了一块疤痕,夏天穿短袖时特别明显,“确实蛮‘丑’,但是不影响生活,有时候我看到它,觉得是献血带来的,还觉得蛮自豪咧。”

(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皓 责任编辑 杨雨薇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