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要点:


(资料图片)

核心观点: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,开始负增长,但短期内不必担心人口总量,据联合国预测2035年仍有14亿,2050年仍有13亿。人口负增长会通过减少劳动供给和资本积累,减缓长期经济增速,此前“十四五规划”隐含到2035年实现年均4.7%的增长,面临挑战加大,需要付出更大努力。人口负增长会加快老龄化,从而对经济结构和资产价格造成较大影响。一是降低储蓄率、投资率,提高消费率,改变内需中消费和投资的结构;二是可能带来“过早去工业化”,对产业结构影响较大;三是养老支出加大财政压力,推高政府债务率;四是资产价格或倾向于“长期低利率、股市低估值”。

人口负增长与我国的生育形势:(1)横向对比各省人口自然增长情况,我们发现:①2021年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主要是人口流出省份,典型的是东北和中部人口流出大省,自然增长率大多为负。②人口自然增速东北最慢、华南较快,2021年黑吉辽分别为-0.5‰、-0.3‰、-0.4‰,而粤桂琼分别为0.5‰、0.3‰、0.4‰。③2021年13个自然增速为负的省市中,除东北三省外,其他省份均是2020年后才开始迎来自然增速的下降。

(2)低出生率带来人口负增长,四个因素导致低出生率:一是养育成本高,住房、教育等相关育儿成本上升,影响了生育行为,中国大陆2022年房价收入比为34.6,位居全球第四。二是育龄妇女人口十年减少近6000万。三是晚结婚、低结婚率和高离婚率。四是疫情冲击。

(3)人口总量展望:联合国预测2035年我国总人口仍在14亿以上,2050年仍在13亿以上,此后降幅加快,在2078年末左右跌破10亿。

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如何影响经济:我们认为(1)人口负增长时代,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。我国老龄化具有如下特点:①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庞大,超美欧日韩总和;②城乡和不同地区老龄化差异大,东北、川渝、苏沪等地老龄化严重;③未富先老的问题十分严峻,当前我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日韩在同等老龄化程度时的40%左右。

(2)人口负增长会通过减少劳动供给而导致长期经济增速放缓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其占比会直接减少,整体劳动参与率也会降低。因此,到2035年实现年均4.7%的增长(翻一番目标对应的增速),压力加大,需要付出更大努力

(3)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,带来两方面影响。一是对于长期经济增长而言,储蓄代表着资本积累,长期增长的资本要素投入可能会减少,从而放缓经济增速。二是对于经济的需求结构而言,内需中消费相比投资的重要性提高。

(4)可能带来“过早去工业化”:供给侧,劳动成本上升、工业部门外迁;需求侧,养老相关产业大多属于服务业,服务消费的需求将超过商品消费,带动产业结构调整。

(5)资产价格或倾向于“长期低利率、股市低估值”:一方面,长期经济增速放缓或驱动利率较长时间走低,另一方面股票市场迎来系统性牛市的概率越来越低,A股估值或在经济总需求不足的压力下进入低估值状态。

风险提示:联合国与我国统计局人口数据有差异导致预测存在偏差;疫情之后人口形势变化,总人口可能短期内在增长与下降之间反复;其他因素扰动人口对储蓄和经济的影响。

推荐内容